【處非宣傳】不要讓非法集資“偷”走你的血汗錢!
發布日期:2020-12-11 13:46 信息來源:市金融辦【處非宣傳】不要讓非法集資“偷”走你的血汗錢!
非法集資是犯罪行為
非法集資,簡言之就是未經批準,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,承諾返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。非法集資不僅破壞正常經濟金融秩序,還直接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,影響社會穩定大局。我國法律規定,非法集資屬違法行為,發起、主導或者組織實施非法集資活動,將受到法律嚴懲;為非法集資提供推介、營銷幫助的業務員等非法集資協助人,也要對其違法行為承擔責任;參與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,形成的風險、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承擔。
非法集資四個主要特征
非法集資手段多樣、花樣翻新,一些不法分子層層包裝設計所謂的項目和產品,以當下熱門名詞、熱點概念炒作,誘惑公眾投入資金。很多非法集資就在人們身邊,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征:
非法性
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;
公開性
通過媒體、推介會、傳單、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;
利誘性
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、實物、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;
社會性
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。
三看三思三不要
一看投資機構是否取得金融牌照。金融業是特許經營行業,必須持牌經營,凡是沒有金融牌照的絕不投資。
二看投資理財產品是否在批準的經營范圍內。許多金融業務不能混業經營,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,超出了批準范圍也可能構成非法集資。
三看資金投向領域是否真實、安全、可靠。
一思是否真正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。期貨等許多金融投資行為需要專業知識或投資經歷,對不了解的產品一定要謹慎。
二思投資收益是否符合市場經濟規律。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,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。
三思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。私募、資管等許多投資行為都有合格投資者和最低投資限額的限定,對不設置投資門檻的要當心。
一不要盲目相信造勢宣傳。許多正規募資活動是不允許公開宣傳的,但宣傳造勢卻是非法集資活動的主要特征。
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紹、專家推薦。防止成為其發展下線的目標。
三不要被高利誘惑盲目投資。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說,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%就要打問號,超過8%很危險,超過10%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。
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,需要政府部門加強日常監管頻次、加大打擊處置力度。也需要廣大市民積極參與、群防群治,做到不參與、能識別、敢揭發。發現非法集資線索,可撥打全省統一的舉報熱線電話——“961555”或市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電話——“07996799811”。